t2p2258

[传承好家风]清廉本色与为民初心的薪火相传——杨善洲的家风故事分享

清廉本色与为民初心的薪火相传

——杨善洲的家风故事分享

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令人敬仰的共产党员——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家风故事。这位把“为人民服务”刻进骨子里的老书记,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“心中装着百姓,手中握着真理,脚踏着人间正道”。

杨善洲的家风,是刻在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上的清廉本色。担任地委书记期间,他穿的是褪了色的中山装,住的是办公室改的宿舍,吃的是大灶饭菜。有一次下乡,工作人员看他裤子磨得发亮,想给他换条新的,他却摆摆手说:“群众穿补丁裤的多了,干部咋就不能穿?”这种清廉作风也渗透到家庭:大女儿结婚,他让用旧自行车接亲;二女儿高考差5分落榜,他拒绝走后门:“自己的路自己走。”在杨善洲的影响下,子女们养成了“不搞特殊化”的自觉,长子杨惠菊在林业局当了一辈子普通职工,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。杨善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子女,清廉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底线,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。他相信,只有清正廉洁,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;只有以身作则,才能树立良好的家风。

杨善洲的家风,是烙在荒山变绿洲的22年里的为民初心。退休当天,他背着草帽就上了大亮山。山上的茅草房,夏天漏雨冬天漏风,他带着人一住就是二十年。有一次暴雨冲垮了苗圃,他连夜带着干部群众抢修,手指被荆棘划得鲜血直流,但他毫不退缩。当5.6万亩林海郁郁葱葱时,他却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给国家。女儿们整理遗物时,只找到17个旧烟盒,里面工工整整记着欠乡亲们的账:买种子借的20元,修房子赊的300斤苞谷……这些账本,是他对群众的牵挂,也是他为民初心的见证。杨善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心中有民,心中有责”,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,奉献给了这片土地。

杨善洲的家风,是融在三代人血脉里的家国情怀。外孙女大学毕业想考公务员,他专门写信叮嘱:“要考就考基层岗位,别想着沾爷爷的光。”如今,外孙女在腾冲农村当村官,走村入户时总带着爷爷留下的老烟斗,那是她对爷爷的怀念,也是她坚守基层的动力。二女儿杨惠兰在施甸县医院当护士,有一次抢救病人三天没合眼,同事劝她休息,她说:“我爸在山上种树能住茅草棚,我这点苦算什么?”这个家族用行动证明:好家风不是写在纸上的训诫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守,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。

朋友们,杨善洲的家风没有豪言壮语,却有着穿透时空的力量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家风传承,在清晨五点厨房的灯光里,在田间地头并肩劳作的身影中,在面对诱惑时那声坚定的“不行”,在群众需要时那句朴实的“我来”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,是一个家族传承的精神财富。它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;它如同一座灯塔,指引我们坚守的方向。

作为新时代的气象工作者,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。杨善洲同志在深山中展现的开拓精神,他“绿了荒山,白了头发”的情怀,都在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。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行业,但都有着为国家、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使命。在工作中,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奉献精神,勇于担当,敢于作为,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同时,我们也要学习他的家国情怀,将个人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,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

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从家庭做起,让优良家风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隐形力量。在家庭中,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一样,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,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我们要以身作则,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,让他们明白,成功需要付出努力,奉献才能实现价值。在社会中,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,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,传递正能量,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。我们要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让我们在传承中创新,在坚守中开拓,为推动湖北气象事业的发展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!杨善洲同志的家风故事,是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担当;它也是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,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!(作者:孙添乐齐雅静责任编辑:陈佳雨)